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南北分治:公主竟然行刺梁主,太後主政魏政益亂

中國曆史3天前3

南北分治:公主竟然行刺梁主,太後主政魏政益亂

南北分治:公主竟然行刺梁主,太後主政魏政益亂

梁主始尚未許,會魏元法僧降梁,元略、陳慶之接應元法僧,為魏所敗,乃命蕭綜出督諸軍,鎮守彭城,並攝徐州府事。召元法僧入都授職,元法僧 *** 詣建康,魏調臨淮王元彧為東道行台,率兵逼彭城,梁主又恐蕭綜未慣戰,促令引還,出爾反爾,究屬何因?蕭綜竟輸款魏營,夜投元彧軍。城中失了主帥,隔宿大潰,魏人攻陷彭城擄去長史江革,及司馬祖暅,令隨蕭綜入洛陽。蕭綜得受魏封,遂為東昏侯舉哀,服斬衰三年,改名為讚。一作纘。

梁主聞報,大為駭愕,有司奏削蕭綜爵土,撤除屬籍。有詔準議並廢吳淑媛為庶人,尋且賜死。已而魏遣還江革、祖暅交換元略,梁主乃禮遣元略歸。元略還魏闕,魏已給複乃父中山王元熙官爵,並拜元略為侍中,賜爵東平王,遷尚書令,格外寵任。但徐鄭用事,元略亦不能有為,隻好隨俗浮沉罷了。梁主蕭衍既遣歸元略,召問江革、祖暅問明蕭綜奔魏情形,江革、祖暅據實奏陳。梁主以蕭綜顧本支頗有孝思,且追憶吳淑媛舊情,又複生悔。蕭衍晚年誤事,便由胸無主宰。乃賜複蕭綜爵,仍令入籍,並複吳淑媛品秩,予諡曰敬。封蕭綜之子蕭直為永新侯,令主吳淑媛喪葬事宜。

還有一件曖昧的事情,說將起來,尤覺可醜可笑。梁主蕭衍有數女,臨安、安吉、長城三公主,並有文才,獨永興公主頑而且淫,竟與叔父臨川王蕭宏通奸。蕭宏與謀篡逆,約事成後立為皇後。梁主嚐為三日齋,與諸公主並入齋室。永興公主使二僮行刺,喬扮女裝,隨入室中。僮閤閾失履,為真閤將軍所疑,密白丁貴嬪。貴嬪欲轉告梁主,因恐梁主未信,特使真閤加防。真閤令輿衛八人整裝立幕下。及齋座將散,永興公主果上前麵陳,請敘機密。梁主屏去左右,令公主密談,那二僮竟趨至梁主背後,擬從懷中取刃。輿衛八人立即突出,擒住二僮。梁主驚墜地上,幸由衛士扶起,坐訊二僮逆跡,二僮初尚抵賴,一經搜檢,取出利刃二柄,且係假充女婢,水落石出,無從諱言,隻得供明逆情,說是為蕭宏所使。梁主不欲詳詰,但命將二僮斬訖,用漆車載著公主,攆逐出外。公主也覺無顏,便即暴卒。臨川王蕭宏憂懼成疾,梁主猶七次臨視,未幾告終,尚追贈侍中大將軍揚州牧,並假黃鉞,給羽葆鼓吹一部,增班劍六十人,賜諡曰靖。傲弟逆女,如此不法,尚欲多方掩飾,不忍行誅,甚且特別優待,這真叫做當斷不斷,反受其亂了。

那北魏的禍亂也是日盛一日,不可收拾。莫折天生雖然敗去,敕勒酋長胡琛卻自稱高平王,遣部將萬俟醜奴,寇魏涇州。蕭寶夤、崔延伯移師往援,與萬俟醜奴會戰安定。萬俟醜奴狡猾得很,屢次詐敗引誘崔延伯。崔延伯恃勝輕進,至為萬俟醜奴所乘,殺傷至二萬人。蕭寶夤入城自保,崔延伯再戰再敗,中矢而亡。賊勢益盛,魏廷大震。

時北道都督李崇病歿,廣陽王元淵進兵五原,賀拔度拔父子正襲殺拔陵將衛可孤,西拒鐵勒。賀拔度拔戰死,子賀拔勝等奔至五原投入廣陽王元淵麾下。元淵愛他驍勇,引為親將,適破六韓拔陵糾眾大至,把五原城四麵圍住。賀拔勝募健卒二百人,開東門出戰,斬賊百餘人,賊漸引卻。元淵乃拔軍赴朔州(即懷朔鎮)。參軍於謹能通諸番言語,招降西鐵勒部酋長乜列河,並結合蠕蠕主阿那珪大破破六韓拔陵,收降叛眾二十萬。拔陵窮蹙,奔還沃野,阿那瓌出兵進擊,連戰皆捷,擒斬破六韓拔陵,獻捷魏廷。魏主遣中書舍人馮雋,前往宣勞,犒賞從優。阿那瓌送歸馮使,遂自稱頭兵可汗,蟠踞塞外,擁眾稱雄。

且說沃野告平,魏已去一亂首,隻有莫折念生、胡琛兩路,尚未撲滅,不能不分頭征剿,靜俟澄清。哪知二寇未殲,複又生出二寇遂致亂禍益熾,勢等燎原。一路是柔玄鎮亂民社洛周,起反上穀,改元真王;一路是五原降戶鮮於修禮,起反定州,改元魯興。警報與雪片相似,傳達魏廷,魏命幽州刺史常景為行台征虜將軍,與幽州都督元譚往討社洛周。揚州刺史長孫稚為驃騎將軍,都督北討軍事,與都督河間王元琛,往討鮮於修禮。彼此戰爭數月,元譚軍潰,用別將李琚相代,李琚複戰死,更換了一個於榮。於榮頗善戰軍務始有起色。河間王元琛與長孫稚未協,長孫稚兵至滹沱河,被鮮於修禮伏兵邀擊傷亡甚多。元琛觀望不救,長孫稚大敗南奔,兩人互相奏訐,俱坐罪除名。改用廣陽王元淵為大都督,以章武王元融,及將軍裴衍為副,出擊鮮於修禮。元淵為太武帝曾孫,與城陽王元徽,係是從祖兄弟。元徽妻於氏與元淵 *** ,元徽不能防閑於氏,惟恨元淵甚深。元淵既出征,元徽上白胡太後,謂元淵心不可測,恐有異圖。胡太後乃密敕章武王元融,令他潛加防備,元融卻持密敕示元淵。元淵於是上表訐元徽,論元徽過惡,說他讒害功臣,並及己身,請調元徽出外,然後得免牽掣,方可效死擊賊。胡太後擱置不理。元徽時為尚書令,與鄭儼等朋比為奸,外似柔謹,內實忌克,賞罰任情,魏政益亂。元淵聞朝廷不用己言,越加疑懼,事無大小,不敢自決,因此沿途逗撓。會賊將元洪業, *** 鮮於修禮向元淵請降。元淵正擬遣將招撫,偏鮮於修禮部下葛榮,替主複仇,刺死元洪業,自為賊帥。旋且僭稱皇帝,立國號齊,居然下詔改元,稱為廣安元年,率眾趨瀛州。魏廷促元淵進討,元淵遣章武王元融,前往擊葛榮,兵敗戰死。元淵外畏賊勢,內慮讒言,越弄得進退徬徨,自悲歧路。城陽王元徽樂得下阱投石,囑令侍中元晏,劾元淵盤桓不進,坐圖不軌。參軍於謹實主元淵謀,胡太後因詔牓省門,懸賞緝於謹。於謹既有所聞,乘使語元淵道:“今女主臨朝,信用讒佞,殿下跡被嫌疑。若無人代為表明,恐遭奇禍!謹願束身歸罪,寧可誣謹,不可誣殿下!”元淵乃與於謹泣別,於謹星夜入都,自投牓下。有司以聞,胡太後立即召入,厲聲責於謹。於謹從容奏對,為元淵辯誣,且備陳按兵情由,說得胡太後亦為動容,不由的怒氣潛消,釋於謹不問。

(本篇完)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4/593108.html

“南北分治:公主竟然行刺梁主,太後主政魏政益亂” 的相關文章

劉備在選人對戰馬超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選趙雲而是張飛

劉備在選人對戰馬超的時候 劉備為何不選趙雲而是張飛

劉備為什麼選擇張飛對陣馬超,不選擇趙雲,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葭萌關一戰,讓劉備成功地收服了馬超,自此,聞名三國的蜀國五虎上將,正式聚齊。在這五位大將當中,馬超雖為降將,但是劉備對其依然十分器重,這點與馬超的身份以及他自身的戰力有著直接的關係。當...

劉胤:東晉官員、將領,官位提高後日益驕橫、不問政事

劉胤:東晉官員、將領,官位提高後日益驕橫、不問政事

劉胤(281年-330年1月29日),字承胤,東萊掖縣人,漢高祖劉邦庶長子齊悼惠王劉肥之 ,晉朝官員、將領。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劉胤容貌俊美,性格豁達,善交豪傑,深得士人仰慕。八王之亂時,劉胤欲到遼東避亂,途經幽州時,幽州刺史王浚挽留並表任他為渤海太守。劉胤後...

清朝時期的道台是什麼官職 比知府官職還要大嗎

清朝時期的道台是什麼官職 比知府官職還要大嗎

對清朝的道台是個什麼樣的官?和一州的知府相比,它們哪個更大些?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在許多以清朝為背景的電視劇中,我們都能看到一種官職,那就是道台,像是一方總督,這個意思大家都懂,某一片都歸此官管,巡撫,簡單講就是省級最高領導人,而再往下就是知府,知府是各地區的最高...

雍正難道看不出乾隆無能嗎 雍正為什麼還要傳位給乾隆

雍正難道看不出乾隆無能嗎 雍正為什麼還要傳位給乾隆

還不知道:雍正有十個兒子,為何選弘曆繼位,他看不出弘曆貪圖享樂嗎?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曆史上每個朝代的皇子為了爭奪皇位繼承權,往往會鬥得頭破血流,到清朝也不例外,比如雍正就是從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最終才當上皇帝,後來雍正選擇繼承人時,卻顯得並不明智。按照古人的禮...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讓太史公為他立傳?

田穰苴有哪些成就,能讓太史公為他立傳?

此人在曆史上曾經赫赫威名。在唐朝和宋朝時期都被供奉於武廟之內,他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田穰苴。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田穰苴,別名叫作司馬穰苴。人家可是有一名有一部著作留於世的,當然剩下來的也是殘篇了,畢竟,時間這麼長了,總有一些無法保存了,但不可否認它在中國的地位...

有哪些與宋庠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有哪些與宋庠相關的軼事典故?後世是如何評價他的?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後改名庠,更字公序。開封府雍丘縣人。北宋大臣、文學家。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宋庠狀元及第,成為“連中三元”(指鄉試、會試、殿試均第一)之人,任大理評事、同判襄州。後因劉...

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為母親才選擇離開劉備嗎?

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為母親才選擇離開劉備嗎?

徐庶本名徐福,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眾所周知,徐庶之所以離開劉備,主要是因為徐庶的母親被曹操控製。除此而外,還有另外三個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麼呢?(我們從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裏尋找答案):一、三國博弈,各自帳...

董卓作為挾天子的權臣 董卓之死對漢獻帝是好事嗎

董卓作為挾天子的權臣 董卓之死對漢獻帝是好事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董卓之死對漢獻帝是好事還是壞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董卓是東漢末年群雄中的一位,作為第一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董卓無疑有群雄一哥的地位。之所以董卓能夠取得如此地位,是因為時勢造英雄,外戚勢力的代表人物大將軍何進引董卓進京對抗宦官勢力的十常侍,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