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後世是如何評價王珣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6-05)102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護,琅琊臨沂人。東晉時期大臣、書法家,丞相王導之孫、中領軍王洽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馬(桓溫)主簿,深得桓溫敬重,累遷琅邪王友、中軍(桓衝)長史、給事黃門侍郎。太傅謝安當政,授秘書監。以才學文章受知於晉孝武帝司馬曜,成為心腹大臣,累遷左仆射、征虜將軍,領太子詹事。隆安元年(397年),遷尚書令。司馬道子征討王恭時,擔任衛將軍、都督琅琊水陸軍事。平亂有功,加位散騎常侍。隆安四年(400年),王珣去世,時年五十二,獲贈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獻穆”,累贈司徒。著有文集十一卷。

王珣工於書法,董其昌稱其“瀟灑古澹,東晉風流,宛然在眼。”其代表作《伯遠帖》是東晉時難得的法書真跡,且是東晉王氏家族存世的唯一真跡,一直被曆代書法家、收藏家、鑒賞家視為稀世瑰寶。

後世是如何評價王珣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主要成就

書法

王珣工書法,傳世書法作品有《伯遠帖》等。《伯遠帖》是問候親友疾病的信劄。《宣和書譜》載:“珣三世以能書稱,家範世學。珣之草聖亦有傳焉。” [21] 此帖經北宋內府收藏,明代董其昌等都曾收藏,為乾隆三希之一。

董其昌稱“既幸予得見王珣,又幸珣書不盡湮沒,得見吾也。長安所逢墨跡,此為尤物。”顧複在《平生壯觀》中說《伯遠帖》:“紙堅潔而筆飛揚,脫盡王氏習氣。”安歧《墨緣彙觀》評稱:“有自然沉著之氣。”《宣和書譜》稱:“其家世學,草聖有傳。今不見其草跡,即此真行,已足名家。觀其下筆,力變右軍父子,而無一筆詭於正,所謂縱任自喜,古雅有餘者也。”《宣和書譜》還曾收有其草書《三月帖》,今不存。

文學

王珣有文集十一卷(《舊唐書·經籍誌》作十卷)。《全晉文》收錄有《奏追崇鄭太後》《書》《與範寧書論釋慧持》《重與範寧書》《林法師墓下詩序》《琴讚》《虎丘山銘》《孝武帝哀策文》《祭徐聘士文》。

軼事典故

短主簿

王珣和郗超都有奇才,受到大司馬桓溫的器重和提拔;王珣任主簿,郗超任記室參軍。郗超的胡子很多,王珣身材矮小。當時荊州人給他們編了幾句歌謠說:“大胡子的參軍,矮個子的主簿;能叫桓公歡喜,能叫桓公發怒。”

後世是如何評價王珣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大手筆

王珣曾在夢中遇到一個神人,給了他一支很大的筆,那支筆的筆杆就有屋椽那麼粗。醒後,很覺驚異。他對人說:“從這件事看來,我一定要成為大作家。”不久,孝武帝逝世,哀冊之類的文件,全部由王珣負責起草,文采很好。

不可無年

王珣病重時,一次問王謐:“當世議論家父會以他比擬誰?”王謐答:“比擬王坦之。”王珣於是轉身麵向牆壁,說:“人真的不能短命呀。”

後世是如何評價王珣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哭吊謝安

王珣因與其妻謝氏離婚而與謝安交惡,至謝安去世後,他出京向王獻之說:“我想去哭吊謝公。”王獻之驚訝地說:“我就是希望你這樣做。”王珣被去了謝安的喪禮。他到後,督帥刁約阻止王珣:“大人活著時,不會見你這個客人。”但王珣不理他,直接走進去哭吊,並且哭得十分傷心。

奕奕悟捷

王珣曾與桓熙兄弟一同乘馬出遊郊野,同行的人都緊隨著桓熙兄弟,唯獨王珣獨個兒在數十步後跟著,眾人都不明白其動機。出遊過後,桓熙等人都已經十分疲倦,回程時原先走在前的人都像屬官,唯獨王珣精神抖擻的在前,時人都讚他的機智敏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6/3220.html

“後世是如何評價王珣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