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石介:北宋學者、思想家,一生善於教育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2)100

石介(1005-1045年),字守道,小字公操,兗州奉符縣人,北宋學者、思想家、理學先驅,“泰山學派”創始人,號稱徂徠先生,與孫複、胡瑗並稱“宋初三先生”,太常博士石丙的兒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天聖八年進士,出任鄆州觀察推官,曆任調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舉應天府書院、禦史台主簿,出曾國子監直講、太子中允、濮州通判。慶曆五年,去世,時年四十一歲。

石介一生善於教育,“從之者甚眾,太學之盛,自先生始。強調“民為天下國家之根本”,主張“息民之困”。從儒家立場反對佛教、道教、標榜王權,主張文章必須為儒家的道統服務,為宋初加強中央集權提供論據。創建泰山書院、徂徠書院,以《易經》、《春秋》教授諸生,“重義理,不由注疏之說”,開宋明理學之先聲,關於“理”、“氣”、“道統”、“文道”等論對“二程”、朱熹等影響甚大。曾作《怪說》等文,抨擊宋初浮華文風。著有《徂徠集》二十卷。

石介:北宋學者、思想家,一生善於教育

人物生平

石介於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生。故裏在今泰安市徂徠鎮橋溝村。石氏家族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至石介時,家族日益繁茂,至其父輩已十六院。據歐陽修《徂徠先生墓誌銘》,石介“世為農家”,父親石丙,“專三家《春秋》之學”,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真宗“禦前擢第,仕至太子中舍”,官至太常博士。石介少時所受的教育已不可考,但精通三家《春秋》學的父親對其以後的治學方向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由於石氏是個合族聚居的封建大家庭。他為照顧家業,“乃泣別庭闈,遠來田園,學老圃老農之事”(《徂徠石先生文集》卷十七)培養了石介自立和體恤他人的優良品質。

天聖五年(1027年),石介“貌厚而氣完,學篤而誌大。”二十三歲,在應天府讀書求學於範仲淹。當時,晏殊知應天府,重視興學育人,且適逢範仲淹因母喪居於家,晏殊延請為應天府書院掌學。石介於此時來到應天府,跟從範仲淹學習,受其教育和影響頗深,這為他此後能夠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就得中進士、成為北宋初年重要的思想家奠定了良好的學識基礎。並因為有這一段從學範仲淹的經曆,石介在心裏把範氏當成自己的道德和學問之師與益友、同道。由於範仲淹的聲譽,四方青年都紛紛慕名而來,一時出了許多人才。所以到了慶曆新政時,他們都成了範仲淹改革的積極支持者。

青年時代的石介篤誌好學,清苦自甘。“寓學於南都,其固窮學,世無比者”。 王瀆聽說他貧窮,便把會客時的美餐送給石介,石介說:“早食膏粱,暮厭粗糲,這是人之常情。你贈送的美餐,我不敢受”,寧可貧食粗糲,以繼苦學。

天聖七年(公元1029年),石介遊曆河朔。滿懷激烈心情作《過魏東郊》詩一首,對柳開極度追慕之情溢於言表。至譽為“事業過皋夔,才能堪相輔”。

天聖八年(1030年),石介二十六歲,“進士及第”授將仕郎、鄆州觀察推官。

石介:北宋學者、思想家,一生善於教育

景祐元年(1034年)鄆州秩滿,調任南京留守推官兼提舉應天府書院。通過士建中介紹,石介與孫複一見如故,景祐二年(1035年)冬,石介為其築室泰山之麓,創建泰山書院。此後兩人成為亦師亦友同道人。是年冬,杜衍推薦,石介辟為禦史台主簿,旋以上書“以赦書不當求五代及諸偽國後”為借口,罷而不召。實際原因是新帳老賬一起算。石介性格耿直,敢言直諫,“指切當時,是是非非,毫無顧忌”,仁宗皇帝趙禎少年登基,不免好色,而又自尊心極強。石介指責皇帝“廢郭皇後,寵幸尚美人”“漸有失德”“婦人朋淫宮內,飲酒無時節”。石介被罷,當此原因。

寶元元年(1038年),石介南京秩滿,以父年老(父親石丙已七十歲),代父遠官,遂任嘉州軍事判官,是夏入蜀,一路上寫了大量的即景詠懷詩歌。到任才一月,因母亡,即歸家奔喪。“垢麵跣足”,“躬耕徂徠山下”。石介身在徂徠,心憂西北邊事,他通過詩歌來表達自己憂慮心情。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石丙亡故。居父母喪期間,石介在徂徠山長春嶺建“徂徠書院”開館授徒,以《易》教授諸生。

慶曆二年(1042年)夏,石介服除。因杜衍再次推薦被召國子監直講。於是太學大興,生徒由原來二三十人驟增至數千人,“從之者甚眾,太學之盛,自先生始。”(《徂徠先生墓誌銘》歐陽修)。古文運動在國家更高講席蓬勃開展起來。

慶曆三年(1043年),宋仁宗起用範仲淹、富弼、歐陽修、杜衍等人皆任高官要職。四人以天下國家為重,日夜謀慮,思致太平,範仲淹提出“明黜徙、抑撓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重命令”等十項整頓政事的法令,這就是“慶曆新政”。石介對此欣喜若狂,精神振奮,認為報效國家的時候到了,曰:“此盛事也,歌頌吾職,其可已乎!”賦《慶曆聖德頌》,讚革新派,貶保守派,指責反對革新的夏竦等人為大奸。石介的行為使夏竦等人深深銜恨在心,自此成為死敵。頌剛脫稿,孫複就對石介說:“子禍始於此矣!”

石介:北宋學者、思想家,一生善於教育

慶曆四年(1044年)三月二十日,石介因韓琦薦之“直集賢院”。夏竦為解切齒之恨,便從石介開刀,進一步打擊革新派,他命家中女奴摹仿石介筆跡,偽造了一封石介給富弼的信,內容是革新派計劃廢掉仁宗另立新君。範仲淹等人有理也說不清,隻好請求外放,變法遂告失敗。

慶曆五年(1045),範仲淹等人被保守派誣陷搞“朋黨”活動,革新派相繼罷職,石介也在“朋黨”之列,成了眾矢之的,外放到濮州(今山東鄄城縣北)任通判,未到任所旋即於慶曆五年(1045年)七月病卒於家,終年四十一歲。

石介死後,夏竦等人並未甘休,欲置革新派於死地。當時,徐州孔直溫謀反,敗露後被抄家,石介過去與孔直溫的來往書信也被查抄出來。夏竦借此大作文章,向仁宗說石介其實沒有死,被富弼派往契丹借兵去了,富弼做內應。這一招確實狠毒至極,宋仁宗便派官員去發棺驗屍,慶曆五年(1045)十一月和慶曆七年(1047)六月兩次下令核查存亡實況,知兗州杜衍、提點京東刑獄呂居簡和龔鼎臣具保,幸免發棺。歐陽修對此義憤填膺,在慶曆六年(1046)寫下了一首三百五十字的五言長詩《重讀徂徠集》,詩中寫道:“我欲哭石子,夜開徂徠編。開編未及讀,涕泗已漣漣。 已埋猶不信,僅免斫其棺。 此事古未有,每思輒長歎。 我欲犯眾怒,為子記此冤,下紓冥冥忿,仰叫昭昭天。 書於蒼翠石,立彼崔嵬巔。”

石介去世不久,鄉人為他和孫複建“魯兩先生祠”以示敬仰之情。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739.html

“石介:北宋學者、思想家,一生善於教育” 的相關文章

裴仁基:隋朝時期將領,他參與過哪些戰爭?

裴仁基:隋朝時期將領,他參與過哪些戰爭?

裴仁基(?-619年),字德本,蒲州河東縣人,隋朝時期將領,北周驃騎大將軍裴伯鳳之孫,上儀同三司裴定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驍勇善戰,善於騎射。開皇初年,起家左親衛,保衛皇宮安全。參加滅亡陳朝、攻打吐穀渾和靺鞨的戰爭,屢建戰功,授光祿大夫。大業十三年(616年),奉命...

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船是誰燒的 周瑜還是自己

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船是誰燒的 周瑜還是自己

對赤壁之戰中,曹操的水師戰船,到底是周瑜燒的,還是他自己燒的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赤壁之戰是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之一。當然,很多人對這場戰役的了解可能還是來自於《三國演義》。而在演義中,羅貫中也是花費了大量筆墨描述了赤壁之戰:先是黃蓋和周瑜演了一...

曆史上張溫一家被廢,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曆史上張溫一家被廢,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張溫,三國時期吳國官吏,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吳郡張氏。不知道沒關係,曆史網小編告訴你。漢末三國時代,雖說中原才是士族聚集之地,但江東地區也有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尤以吳郡四姓顧、陸、朱、張最為顯赫。顧雍、顧譚,陸遜、陸績、陸抗,朱桓、朱據都是三國時代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孫權為何要廢黜張溫,甚至牽連其家...

劉備伐吳時諸葛亮是什麼表現?沒有阻攔是因為什麼?

劉備伐吳時諸葛亮是什麼表現?沒有阻攔是因為什麼?

一說到“神機妙算”相信很多朋友的腦海中立馬會浮現諸葛亮這個軍事家的名字,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夷陵之戰,是劉備人生最後一戰,也是決定三國曆史走向的一場戰役。此戰過後,魏蜀吳三國進入了一個較為平穩的對峙時期。曆來人們對於劉備伐吳,多是批評的,認為劉備不該以怒興師,招致慘敗,把蜀漢精銳喪失殆盡。其實在劉...

南巡有何好處,朱厚照為何一定要這麼做?

南巡有何好處,朱厚照為何一定要這麼做?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張皇後的長子,明朝第十位皇帝。“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明朝的武宗南巡又稱之為正德南巡之爭、明武宗南巡之爭。這一曆史事件發生於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是年二月,剛從北部邊地太原、宣府巡視回來的朱厚照,又決意南巡,並於二月二十五日正式...

謝承:東吳著名史學家,他著有哪些作品?

謝承:東吳著名史學家,他著有哪些作品?

謝承(?—256年) ,字偉平,三國吳山陰人,吳大帝孫權發妻謝夫人之弟,三國時期著名史學家。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孫權接任統領江東,謝承曾任吳郡督郵。謝夫人卒後,升遷五官郎中,不久後改任長沙東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後漢書》143卷(今已佚)、《會稽先賢傳》7卷。...

商鞅作為秦國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後為何落到被車裂的下場

商鞅作為秦國最大的功臣 商鞅最後為何落到被車裂的下場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為何商鞅最後受車裂之刑?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眾所周知,秦國的崛起歸功於“商鞅變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將自己的法家思想貫徹到了治國之道上,讓秦國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由此可見,商鞅是秦國的大功臣,但為什麼最終他卻落得車裂的下場呢?首先...

項羽和劉邦對戰多年都沒有敗績 項羽最後為何在垓下之戰終結

項羽和劉邦對戰多年都沒有敗績 項羽最後為何在垓下之戰終結

還不知道:項羽和劉邦大戰多年,從無敗績,為何卻魂斷於垓下之戰?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這句千古流傳的名句就是寫的項羽,項羽可以說是死的壯烈的悲情人物,最後自刎江邊淒涼也壯烈。其實項羽在年少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