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漢朝明君真的很多嗎 為什麼說漢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19)85

還不知道:為什麼有人說,漢朝比其他朝代更容易出明君?漢朝真的明君更多嗎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漢朝之所以出的明君比較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漢朝屬於是立賢不立嫡。

漢朝明君真的很多嗎 為什麼說漢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皇帝可以從自己的幾個繼承人裏麵,挑一個最合適的繼承皇位,而不用受到嫡長子繼承製的約束。而這種製度,也間接導致漢朝一半以上的皇帝,在繼承皇位之前,都或多或少吃過苦,見過民間的不容易。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漢朝能被稱之為明君的皇帝,在位時間加在一起,在王朝總時長的比重比較大。這也讓大家習慣性認為,漢朝出的明君更多一些。但實際上,如果按數量來計算的話,漢朝其實未必比其他朝代強太多。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來盤點一下,漢朝都有哪些皇帝,可以稱之為明君。

大家印象裏的漢朝,其實可以分成西漢和東漢兩個部分。如果是西漢,西漢一共有15位皇帝。而這十五位皇帝當中,有六個皇帝,算是後世公認的明君。這六個皇帝,分別是漢高祖劉邦,漢文帝劉恒,漢景帝劉啟,漢武帝劉徹,漢昭帝劉弗陵,以及漢宣帝劉詢。

首先是漢高祖劉邦。作為漢朝的開創者,劉邦一直被後世稱為是‘得國最正’的皇帝。從沛縣起義到建立大漢王朝,再到最後平定幾大異姓諸侯王,劉邦對漢朝的貢獻,自然是無人可比的。沒有他,就沒有漢朝。

所以,在後世史學家的評論當中,劉邦肯定是明君,這是沒有爭議的。

而劉邦之後,接下來即位的漢惠帝劉盈,雖然在位期間,漢朝也發展得不錯。但他的那些政績,基本上都是他母親呂雉的意思。再加上漢惠帝本人英年早逝,也沒多少自己表現的機會,所以在後世史家眼裏,漢惠帝自然就算不上明君了。

而漢惠帝之後,接下來在位的漢文帝劉恒,以及漢景帝劉啟,肯定都是明君。因為文帝景帝這父子二人,共同締造了大名鼎鼎的文景之治。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文景之治都是堪稱最美好的一段時間。也正是因為這對父子辛辛苦苦地為漢朝攢家底,所以漢朝後來才能在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發起大規模的反擊戰。

漢景帝之後,便是漢武帝劉徹了。曆史上向來有秦皇漢武的說法,作為一個能夠和秦始皇比肩的超級猛人,漢武帝站在老劉家幾位先輩的基礎上,對匈奴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擊戰,打出了大漢王朝的銳氣,而且還之一次把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了西域。這份貢獻,自然也是無與倫比的。

漢武帝之後,接下來的情況則是稍微有些複雜。漢武帝去世之後,先是他的小兒子劉弗陵即位。但是因為劉弗陵即位的時候年齡比較小,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了,漢朝都是那位大權臣霍光,以及其他幾位輔政大臣說了算。而劉弗陵好不容易長大之後,又是英年早逝。

但即便如此,在劉弗陵說了算的那幾年裏,劉弗陵依然表現得非常優秀。非但如此,他還盡可能地休養生息,彌補漢武帝時期虧損的國力。而劉弗陵去世之後,接下來因為他沒有兒子,所以大家就隻能挑了一個皇族旁係成員劉賀,繼承皇位。

但是這個劉賀卻是一個出了名的昏君,剛剛即位,就開始胡作非為。所以劉賀即位之後,不到一個月,就被霍光給廢了。而劉賀被廢之後,霍光又選中了漢武帝的嫡長曾孫劉詢繼承皇位,這就是漢宣帝。漢宣帝即位之後,同樣也是一位難得的明君。他在位的時期,再加上之前劉弗陵在位的那段時間,後世統稱為昭宣之治,也算是一個大治之世。

漢朝明君真的很多嗎 為什麼說漢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雖然在昭宣之治期間,夾了一個劉賀。但是因為劉賀在位還不到一個月,還沒來得及影響國家,就被廢了,所以他基本上沒對漢朝產生太多負麵的影響。

而漢宣帝之後,接下來漢朝雖然又傳了三代人,五位皇帝。但這五位皇帝,就沒誰是明君了。

這樣算下來,西漢一共有15位皇帝,六個明君。明君在西漢所有皇帝中的占比是40%。不過,整個西漢的國祚是210年,而那六位明君在位的總時長加在一起,則是超過了140年!

也就是說,西漢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這六位明君在位。所以大家自然會有一種感覺,認為西漢的明君出得比較多。

而接下來的東漢,其實同樣也是如此。東漢一共傳了八代人,十四個皇帝。而這十四個皇帝當中,隻有三個是公認的明君。這三個皇帝,分別是漢光武帝劉秀,漢明帝劉莊,以及漢章帝劉炟。

劉秀自然不用多說。作為東漢的開創者,劉秀在 *** 時代一直被大家戲稱為位麵之子。從一個接近社會底層的劉氏宗親旁支的後代,到農民起義軍將領,再到後來劉秀率兵掃平天下,統一中原,最後又把東漢王朝治理的井井有條。沒有劉秀,就沒有東漢。所以劉秀的明君身份,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而接下來,劉秀去世之後,他的兒子漢明帝劉莊即位。和劉秀相比,漢明帝以及接下來的漢章帝,或許名氣要稍小一些。但是漢明帝和漢章帝這對父子,卻共同締造了曆史上著名的‘明章之治’。明章之治或許沒有文景之治名氣大,但是同樣也是古代曆史上最美好的一段時間。

漢明帝在位期間,漢朝休養生息,恢複民力,而且還恢複了對西域的控製。漢明帝曾經令班超出使西域,讓竇固征討北匈奴,將佛教引入中原。這些政績,全都深刻的影響力後來曆史的發展。

而漢明帝的繼任者漢章帝,絲毫不比漢明帝遜色。他在位期間,東漢王朝強化了對西域的控製,繼續休養生息。更為難得的是,漢章帝本人還是一個書法大家。後世有名的‘章草’,據說就是源自於漢章帝的筆法。

不過,等到漢章帝去世之後,接下來東漢的十三位皇帝,就沒誰是公認的明君了。這十三位皇帝,大多數都是在位時間極短,而且還有嬰兒即位後夭折的情況。少數幾個在位時間稍長一些的,表現也不太好。要麼外戚亂政,要麼宦官擅權。不過,這其實也不能全怨他們,這也是和東漢特殊的社會體製有關。

漢朝明君真的很多嗎 為什麼說漢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這樣算下來,東漢的十四位皇帝裏麵,隻有三位皇帝。明君在皇帝總數中的占比,隻有21%,和西漢比起來,自然是低太多了。

但問題是,如果算時長的話,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東漢的三位明君,在位總時長為64年。而東漢王朝的國祚,則是195年。這樣算下來,明君在位的年份占比,應該是33%。同時,東漢這個王朝有點特殊。東漢最後的兩位皇帝,漢少帝劉辯和漢獻帝劉協,總共32年。因為《三國演義》太過有名的關係,所以大家習慣性會把這兩位皇帝在位的時期,算到三國的曆史裏麵。

所以,如果不算這兩位皇帝在位的時間,那麼三位明君的在位時長,占剩下總時長的比重,則是接近40%的時間。

如此一來,因為西漢和東漢的幾位明君,在位的總時長,占王朝總時長的比重比較大。所以大家才會覺得,漢朝的明君比較多。

但是如果拋開時長的問題,單純比較皇帝數量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漢朝雖然出了不少明君,但是和其他朝代相比,也沒那麼誇張。

因為漢朝的時間比較長,所以我們就跳過曆史上的那幾個短命王朝,隻是和同樣長壽的幾個大一統王朝做比較。

漢朝之後,另一個長壽的大一統王朝,是唐朝。唐朝有21個皇帝,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適、唐憲宗李純、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這九位皇帝都算是明君。這樣算下來,唐朝明君占皇帝的總數的比重,應該是42%。這個比重比西漢還高,比東漢更是高了一倍。

當然,唐朝這幾位明君裏麵,有的是有爭議的。比如說唐高祖李淵,因為沒壓住自己的兩個兒子,導致自己在位末期發生了玄武門事變,所以讓後人覺得他有些昏庸。但作為一個王朝的開創者,李淵本人其實非常有能力。再比如唐玄宗李隆基,雖然在位後期有一場安史之亂,但他在位前期,確實把唐朝治理得很好。

而且,唐朝還有一位女皇武則天。如果把武則天也算在唐朝的皇帝裏麵,那唐朝出明君的比重,就更高了。

再比如明朝,明朝一共有十六個皇帝。這其中能夠被公認為是明君的,至少有五位,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孝宗朱佑樘。而除了這五位之外,像明代宗朱祁鈺,明憲宗朱見深,以及最後的崇禎皇帝朱由檢,這三位算不算明君,存在很大的爭議。

哪怕不算有爭議的那三位,明朝的五位明君,在十六位皇帝裏麵,占據的比重依然高達30%,遠比東漢要高很多。

所以,漢朝出明君的這個感覺,其實是我們的一個錯覺。真正的原因在於,漢朝那幾位明君在位的時間比較長,昏君在位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才導致大家會覺得,漢朝多出明君,而其他朝代則是昏君更多一些。

如果考慮明君數量比重的話,漢朝其實不比其他大一統朝代高到哪裏去。

漢朝明君真的很多嗎 為什麼說漢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當然,漢朝能夠出多位明君,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回顧漢朝那幾位明君,我們可以發現:基本上絕大多數的漢朝明君,早年經曆都比較坎坷。他們都曾經深入了解過百姓的疾苦,知道老百姓想要什麼,所以他們即位之後,施政的 *** 才能更切合百姓們的需要。

比如劉邦,劉邦早年就是一個普通的亭長,出身底層。所以,他很清楚老百姓到底想要什麼,上位之後自然可以做出一係列讓老百姓高興的事情。再比如漢文帝和漢宣帝,一個早年因為母親不得寵,早早被踢到邊境去做藩王,吃了不少苦。另一個因為出生的時候,爺爺被扣上了一頂謀反的帽子,全家被殺,所以早年是在漢朝的掖庭長大的,經常出入民間。

還有漢光武帝劉秀,劉秀早年也是底層出身,而且經曆過西漢末年的農民起義,自然懂得老百姓的難處。

而除了這幾位之外,其他幾位明君,基本上也都有明白人在前麵引路。比如漢武帝即位初期,他奶奶和他母親,都對他幫助很大。再比如漢昭帝,也有霍光這麼一個忠心耿耿的猛人幫忙。

說到底,這幾位明君能夠出現,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早年的經曆,都比較坎坷,所以他們能更了解民間的疾苦。而他們能順利上位,則是因為漢朝長時間喜歡立賢不立嫡。比如漢文帝、漢武帝以及漢昭帝,他們清一色都不是嫡長子。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漢朝的幾位明君,在位總時長比較長。而他們在位的時期,國家又長時間處於安定的狀態。既沒有唐朝那種藩鎮割據的局麵,也沒有明朝中後期那種外患頻發的問題。

漢朝明君真的很多嗎 為什麼說漢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如此一來,大家自然會覺得,漢朝多出明君了。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211.html

“漢朝明君真的很多嗎 為什麼說漢朝比其他王朝更容易出明君” 的相關文章

王莽死後頭顱被收藏272年之久 這個頭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王莽死後頭顱被收藏272年之久 這個頭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對王莽的頭顱被曆代皇室當寶貝,收藏272年之久,它有何特殊之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王莽在西漢曆史上的功績不小,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改革家,但他在史書上的評價卻不高。因為他是篡位稱帝,所以備受爭議。不過直到現如今,史學家們研究認為,王莽可以稱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

華佗最後的結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麼?

華佗最後的結局是性格使然?真相是什麼?

華佗被稱為一代神醫,出生於東漢末年,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中,曹操頭痛難忍,聽說華佗醫術高明,想讓華佗幫自己治病,結果華佗說需要砍開頭顱,結果曹操懷疑華佗想害死自己,於是先把華佗幹掉了。這是筆者最早接觸到的曹操殺華佗的記載,其實這隻是羅貫中的小說一家之言,杜撰而...

曆史上曹操與蔡文姬之間的感情如何?

曆史上曹操與蔡文姬之間的感情如何?

蔡文姬,是與曹操同時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門。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蔡文姬,名琰,字文姬,東漢時期女性文學家,文學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詮釋了東漢末年佳人的悲慘命運。出生於書香門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現出異於常人的天賦異稟。她博學多才,擅長文學、音樂、書法,是方圓百裏出...

後世是如何評價步騭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後世是如何評價步騭的?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步騭(zhì)(?-247年),字子山,臨淮郡淮陰縣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早年避難,進入江東,擔任討虜將軍(孫權)主記。曆任海鹽縣長、車騎東曹掾、徐州治中、鄱陽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出任使持節、征南中郎將、交州刺史。平定交州有功,加位平戎將軍...

華佗被殺隻因為曹操多疑嗎 真正原因是什麼

華佗被殺隻因為曹操多疑嗎 真正原因是什麼

還不知道:華佗真的是因為曹操的多疑被殺的嗎?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哪怕是中華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一代梟雄曹操的知名度也堪稱大名鼎鼎,而與他同一時代,且有交集的華佗作為流芳百世的一代神醫,“名氣”也絲毫不弱。在那個時代裏,一位是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演義中劉備丟荊州失關羽 劉備怎麼做才能避免這個結果

演義中劉備丟荊州失關羽 劉備怎麼做才能避免這個結果

對《三國演義》中,劉備怎麼做才能避免荊州失守,保住關羽一命呢?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劉備實在是大意了啊。雖然是關羽大意失的荊州,但劉備實在也有失察之過。當日,漢中之戰已經結束兩月,劉備這麵慘勝。但是漢中人口多被曹操遷入中原,劉備也沒有發起隴西之戰進一步占領隴右諸郡。...

有哪些與陸凱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與陸凱相關的軼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陸凱(198-269年),字敬風,吳郡吳縣人。三國時期吳國重臣,丞相陸遜的族侄,大司馬陸抗的族兄。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黃武年間,舉孝廉出身,曾任永興縣長、諸暨縣長,頗有治績。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與聶友率軍討伐朱崖和儋耳,遷建武校尉。五鳳二年(255年),討斬零陵山賊...

八王寺是什麼地方?與阿濟格有何關係?

八王寺是什麼地方?與阿濟格有何關係?

阿濟格,愛新覺羅氏,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清初宗室將領。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探尋。坐落於沈陽大東區小北街上的八王寺,是一座距今有600多年曆史的佛寺。據遼寧檔案館的檔案記載,八王寺本身應該稱為大法寺,那麼它又是怎麼成為了八王寺?而“八王”又指的是誰呢?說起來,大法寺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