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三國時期孫權為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29)90

    孫權,三國時期東吳開國皇帝,229年-252年在位。“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

    曹丕公元220年篡漢稱帝,劉備緊接著在221年在成都稱帝,而孫權則是一直“隱忍”到了公元229年才稱帝。雖然孫權最晚稱帝,但周瑜、魯肅兩位“野心家”,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經有輔佐孫權稱帝的計劃。

    周瑜——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

    三國時期孫權為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後權稱尊號,謂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江表傳》

    這段記載出自《三國誌·周瑜傳》裴鬆之注引《江表傳》,意思是說孫權稱帝時,對公卿百官說:“如果不是周公瑾,我是不可能稱帝的”。周瑜210年去世,當孫權稱帝時,周瑜已去世19年了,而孫權能這樣說,可見周瑜對於孫氏立國江東的謀劃與貢獻。

    真實曆史上的周瑜,是一個“性度恢廓”的文武全才,並非如《三國演義》裏所描寫的那樣小肚雞腸。周瑜輔佐孫策掃平江東六郡,赤壁之戰擊敗曹操,江陵之戰逼走曹仁,絕對算得上一代英才,當然這些都是明麵上周瑜的貢獻,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周瑜對江東立國的謀劃。

    時孫策已薨,權尚住吳,瑜謂肅曰:";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推步事勢,當其曆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方達此,足下不須以子揚之言介意也。";肅從其言。——《三國誌·魯肅傳》

    這段記載出自《魯肅傳》,周瑜與魯肅交好,當時魯肅的好友劉子揚勸說魯肅投奔巢湖大盜鄭寶,魯肅準備前往。結果周瑜已經提前把魯肅的母親送到了吳地,周瑜為了勸說魯肅投奔江東,說了這樣一番話:

    當初伏波將軍馬援回答光武帝劉秀:當今天下,不隻是君擇臣,臣亦擇君。現在江東孫權招賢納士,而且我聽有智慧的長者秘密談論,承接天命代替劉氏的,一定會興起於東南,推算曆數觀察形勢,最終會奠定帝王基業,與天命相符合,也正在東南。

    現在正是有識有誌之士歸附英傑之時,我剛體會到這個道理,你不需將劉子揚的話放在心上。魯肅聽從了周瑜的勸說,於是和周瑜一起南下江東,投奔孫權(當時孫策已死,孫權初執掌江東)。

    我們看周瑜勸魯肅的這番話,可以說是振聾發聵的,要知道當時才是公元200年,天下局勢尚未明朗。而周瑜已經有了自東南興起帝業的謀劃,袁術稱帝後迅速滅亡的局麵看來沒有讓周瑜產生什麼感覺。而魯肅一聽周瑜這麼說,估計一下子感覺遇到了知音……

    三國時期孫權為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魯肅——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權稱尊號,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嚐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三國誌·魯肅傳》

    看來孫權稱帝時,發表“獲獎感言”不止感謝了周瑜,也感謝了魯肅。孫權對公卿大臣們說的是:“當初魯肅早已經謀劃了今天這樣的局麵,他實在可以說是對時勢最為清楚的人。”孫權為何這麼說呢,因為魯肅之一次見麵就給孫權規劃好了稱帝路線。

    肅對曰:";……肅竊料之,漢室不可複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唯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規模如此,亦自無嫌。何者?北方誠多務也。因其多務,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誌·魯肅傳》

    周瑜把魯肅“忽悠”到了江東,極力向孫權推薦魯肅,於是孫權立即召見他,兩人之間的對話有人稱為“塌上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還要了早了七年的時間。我們來還原一下兩人當時的對話:

    孫權:“當今漢室如大廈即傾,四方紛亂不已,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企望建成齊桓、晉文那樣的功業。既然您惠顧於我,請問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魯肅:“過去漢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義帝而最後無成,這是因為項羽加害義帝。如今曹操,猶如過去項羽,將軍您怎麼可能成為齊桓公、晉文公呢?以魯肅私見,漢朝廷已不可複興,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為將軍考慮,隻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

    “天下局勢如此,據有一方自然也不會招來嫌猜忌恨。為什麼呢?因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這種變局,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盡力占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便進而奪取天下,這有同漢高祖建立大業啊!”

    孫權又說:“我如今盡一方之力,隻是希望輔佐漢室而已,你所說的非我所能及。”年僅18歲的孫權或許是在掩飾什麼,或許真的如他自己所說沒有想得那麼遠,但魯肅的戰略宏圖卻真的是讓人非常驚豔!

    三國時期孫權為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魯肅根據當時局勢為孫權量身定做了“稱帝戰略”:之一步,鼎足江東,與曹操、荊州三分天下;第二步,攻取荊州,進取益州,全據長江;第三步,稱帝建號與曹操爭奪天下。不得不說,魯肅是可以與諸葛亮相媲美的戰略家,其對天下大勢的把握與預測,真的是一般人很難做到。

    公元208年,曹操在南征荊州之後,把目光投向了江東。麵對曹操的威名與幾十萬大軍,江東群臣大多數都建議投降,為何隻有魯肅、周瑜認為不能投降曹操?除了各種客觀原因,投降曹操與兩人輔佐孫權稱帝的謀劃不符,所以他們極力主張抵抗曹操。

    受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奪取天下的影響,當時的有誌之士的更高誌向就是能夠追隨一位明主,逐鹿中原定鼎天下,以此來實現自己的“從龍之功”。如蕭何、韓信,鄧禹等那樣,做一個青史留名的開國功臣,所以周瑜、魯肅有這樣的誌向,其實並不奇怪!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2001.html

    “三國時期孫權為何沒有在周瑜與魯肅的建議下早早稱帝?” 的相關文章

    高韜:西晉時期將領,參與誅殺司馬越,事敗後被殺

    高韜:西晉時期將領,參與誅殺司馬越,事敗後被殺

    高韜,字子遠,晉朝官員,官至右衛將軍,後參與誅殺司馬越,因事情泄漏而伏誅。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高韜字子遠,放縱不檢點。高光任廷尉時,高韜收受賄賂,有關官吏奏報此事,而高光不知道。當時的人雖然批評高光不能防備自己的兒子,但因為他平素用心,就不以這件事...

    孫權差不多熬死了所有勁敵 孫權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孫權差不多熬死了所有勁敵 孫權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孫權幾乎耗死了所有勁敵,為何沒有一統天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絕對有道理。有些曆史人物,因為壽命較短而“出師未捷身先死”;有的曆史人物,因為壽命較長最終完成了功名大業。三國時期,古人的壽命普遍較短。有些曆史名人,根本沒有...

    李蔡是什麼出身?他最後為何會得到個自殺的結局?

    李蔡是什麼出身?他最後為何會得到個自殺的結局?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中國普遍使用郡縣製,其實這個郡縣製在戰國時期各國中已經較為普遍。也正是在那個時候起,各郡縣出現一些豪強大族,隴西李氏就是其中之一。李氏屬於嬴姓,和秦國王室本是一個祖宗,都是皋陶之後,從西周初年就世代定居在隴西。日後隴西李氏以豪強身份奪取了天下,創立了大唐帝國,更不用說明朝的李成梁、...

    劉裕作為劉宋開國皇帝 劉裕的人生又是什麼樣的

    劉裕作為劉宋開國皇帝 劉裕的人生又是什麼樣的

    對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到底有多牛?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公元363年,東晉十六國時代中期。在今天的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一戶非常貧寒的人家內,出生了一個小男孩。說起來,這戶人家雖然很窮,但家世卻很顯赫。這家人的祖上名叫劉交,是漢高祖劉邦的親弟弟。在漢朝的時候,這家人祖上...

    官渡之戰曹操實力出於劣勢 曹操是怎麼打贏袁紹的

    官渡之戰曹操實力出於劣勢 曹操是怎麼打贏袁紹的

    兵力並不占優的曹操,為何能在官渡之戰大勝袁紹?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星漢燦爛,若出其裏。幸甚至哉,歌以詠誌。——曹操建安五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地區進行決戰,在戰鬥開始後,曹操通過襲擊袁紹位於烏巢地區的糧倉把握了戰場優勢,並最終擊潰了袁紹的主力部隊...

    董卓進京導致天下大亂 漢室衰落真的不能避免嗎

    董卓進京導致天下大亂 漢室衰落真的不能避免嗎

    曆史網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董卓進京導致江山亂,還是大將軍何進無能,漢室衰敗可以避免嗎?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何進如果不死,董卓進京也不會導致江山混亂。傳統觀念認為何進是個頭腦簡單的屠夫。但何進是大將軍,他的外甥是皇帝。用金錢和權力殺幾個太監很容易。沒有必要帶領雄心勃勃的軍閥董卓...

    曹操的兒子那麼多 最突出的人是誰,命運如何

    曹操的兒子那麼多 最突出的人是誰,命運如何

    對曹操一生子嗣眾多,最為突出的是哪幾位?他們的命運又有何不同?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在封建社會時期會出現一個男子有若幹妻妾的情況,他們擁有這麼多女子,往往會誕下眾多子嗣。再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以權利和地位論英雄,如果誰權勢越高,那麼他在擇偶方麵的特權也就越大。曹操作...

    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名臣,是東吳獨立建國的功臣之一

    周瑜:三國時期東吳名臣,是東吳獨立建國的功臣之一

    周瑜(周郎,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人,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東吳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正史上稱其“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