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中國曆史9年前 (2015-05-30)91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夫差擊敗勾踐後,為什麼不直接滅掉越國?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

    說起吳越兩國的傳奇故事,除了老吳王闔閭被越王勾踐陣斬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夫差擊敗勾踐,雙方進行和談的故事了。

    按照《左傳》的描述,這事兒沒什麼可說的,雙方隻是打了一場小仗,吳國雖然贏了,但雙方都沒當回事。

    《左傳》的這種說法顯然無法服眾,因為在這場戰鬥過後,勾踐就去了吳國。

    能讓一國之君如此舉動,又怎麼會是小仗呢?

    按照清華簡《越公其事》的說法是,這一仗規模不小,吳國擊敗了越國,但自身損失慘重,所以無奈之下,隻得同意了勾踐的求和。

    而且特意說明:伍子胥同意接受投降,並沒有勸夫差繼續攻打越國。

    這個說法也有問題,伍子胥後來被夫差逼死,主流觀點都認為,是因為伍子胥與另一位大臣伯嚭的矛盾越來越大,而雙方的之一個矛盾爆發點,就在於是否接受勾踐的投降。

    如果伍子胥同意勾踐投降,他和伯嚭哪還有分歧呢?

    《史記》對此的說法是,戰爭規模較大,越國慘敗,勾踐請降,願意帶著老婆一起前往吳國當奴隸。

    這個說法和後世的主流觀點很接近。

    《吳越春秋》的記載則更為詳盡,不但重複了《史記》的內容,還加了很多細節。

    比如說,勾踐在吳國養馬,夫差要上馬,勾踐還要跪在地上當馬凳;

    再比如說,勾踐不但對馬很好,對夫差也很好,夫差病了,勾踐親自品嚐夫差的大便,得出他病快要好的結論。

    一來二去,夫差被感動了,於是三年之後,就將勾踐放回了越國。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最為後世所熟悉的版本,往往是最離奇、話題性最多的那個版本,也就是《吳越春秋》的版本。

    在夫差與勾踐之一次大戰的過程中,最基本的事實就是吳國獲勝、勾踐請降,並在不久之後前往吳國,三年之後又回到了越國。

    除此之外,一切細節都是可以質疑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左傳》和《越公其事》的說法雖然都有一定問題,但不代表《史記》和《吳越春秋》的記錄就一定沒問題啊。

    如果我們單分析《左傳》,會發現它的問題有可能隻是殘缺不全,而非事實錯誤。

    吳國獲勝和勾踐請降之間,是不是一定要有聯係呢?其實未必。

    有一種可能是:吳國這次獲得了一次小勝,然後又獲得了一次小勝,然後再獲得一次小勝……

    接二連三的敗仗讓勾踐心浮氣躁,從而玩了一套騷操作,把自己成功送到了吳國當俘虜,僅此而已。

    換言之,一道正確的數學題應該是1+2+3+4=10,而《左傳》的記載是1+……=10。

    1後麵和10之前的數字具體應該如何排列,《左傳》沒寫,我們隻能在一定範圍內猜測。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如果我們單分析《越公其事》,會發現它的記載其實最為寫實。

    我在前文中就說過,勾踐並不僅僅是越國的國王,而是整個越人的首領,光殺他一個根本沒用,既不治標也不治本。

    而根據伍子胥過去的行為舉動來看,他也不是無腦莽夫,這種利害關係能看明白。

    所以有兩種可能,一種是伍子胥從來沒建議過夫差殺死勾踐,這屬於事實錯誤;另一種是伍子胥的確建議過夫差殺死勾踐,因為他有更好的辦法解決越人問題。

    如果是之一種可能,那麼工程量就太大了,關於吳越兩國的紛爭,以及吳國朝堂的內鬥,所有曆史全都要重新梳理一遍,這是目前的史料無法解決的問題。

    如果是第二種可能,那麼也沒有史料證據,還是隻能瞎猜。

    所以,對於《越公其事》關於吳越和談的內容,我隻采信了“吳越實力相當、殺勾踐不解決問題”這一點,關於伍子胥的選擇,隻能“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史記》和《吳越春秋》的記載可以放到一起來說。

    這兩本書的內容為什麼會廣為流傳呢?《史記》是因為司馬遷這個IP夠大夠響,曆朝曆代都有人給他背書;《吳越春秋》則是占了書名的便宜,給人的感覺是記載吳越兩國的曆史更靠譜,而且其中的細節確實很多。

    但道理就是這樣的:如果你說話整天雲遮霧罩的,聽眾或許會覺得你這個人不實在;但如果你說的話永遠都十分詳細,那麼想要挑你話裏的錯處,那可太便當了,因為“言多必失”啊。

    比如說老吳王闔閭吧,他打楚國的時候五戰五捷,十多天的時間就一路殺入了楚國都城,把楚昭王打得亡命天涯,要不是秦國相助,楚國雖然不至於被滅,但往後的日子還要難過。

    可就是一個如此凶悍的強人,卻被越國的死囚給嚇住了,然後當場陣亡。

    如果真要摳細節,那三天三夜也說不清楚的。

    再比如新吳王夫差,斬釘截鐵地立誓要為父報仇,兩年之後之一次出手,直接把勾踐打得窮途末路,似乎隻要夫差輕輕一伸手,就能把勾踐推下萬丈深淵。

    然而,夫差就好像一夜之間變蠢了,說啥都不推那一下,結果勾踐慢慢緩過神來,反手把夫差給推了。

    我也不敢說,曆史上就一定不會出現這種人,但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樣很多啊。

    如果吳越兩國的曆史,全是因為夫差和勾踐兩人的一念之差而命運顛倒,那也未免把曆史說得太簡單了,也未免把生產力的發展說得太不值錢了,小學生打架鬥毆都比這要燒腦。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玩過戰略遊戲的朋友應該都明白,獲得了一場戰爭的勝利之後,往往有三種選擇:殺、放、降。

    殺不用多說,一刀下去一了百了。

    可問題是,殺人容易善後難,也許越人的抵抗意誌不算很強烈,可你吳國一上手就把人家首領給弄死了,人家能不恨你嗎?

    就連專業搞侵略的小鬼子都知道,得弄個“共榮圈”的頭銜出來糊弄人,難道吳國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放也好理解,人回去可以,交出買命錢。

    你別看當時的吳國可以突襲楚國都城,就覺得他們如何了不得,其實當時的吳國很窮的,要不也不會一進楚都就軍紀渙散。

    主要是大家沒見過如此繁華的大都市,所以難免會得意忘形,就連兵聖孫武都管不住。

    而當時的越國比吳國還窮,找他們要贖金,你是想要木頭還是石頭?

    在那個時候,最值錢的就是人,男的是壯勞力,女的是生育機器,可以源源不斷地變現。

    也正因如此,所以人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吳國開始掠奪越國人口,那也基本是結死仇的節奏,越國必然不會善罷甘休,那還不如直接一刀,把勾踐宰了呢。

    所以綜合來看,納降是更好的選擇了。

    就如同諸葛亮對待孟獲一樣,隻要南蠻願意投降,一切問題都好談,可孟獲偏偏不降,所以諸葛亮抓了放、放了抓,把個孟獲搞得生不如死,最後隻能憋屈地降了。

    勾踐主動請降,夫差接受,然後把他帶回吳國改造了三年。

    單看這一點,夫差就做得非常到位,我不認為還有比這更好的選擇。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或許也有人會問:“能不能暫時扣住勾踐,然後繼續攻打越國,想辦法一鼓作氣滅掉他們呢?”

    這個可能性極小,幾乎不存在。

    當時的越國雖然談不上什麼大國,但背靠越人,體量顯然比中原那些小國要大得多,可以算一個準強國。

    吳國呢?雖然有著晉國的幫助,但自身體量並沒有多麼大的提升,畢竟他與晉國未接壤。

    再加上吳國深深地得罪了楚國,顯然不可能把重心放到南邊,因為即使是恢複期的楚國,照樣有重創吳國的戰爭潛力。

    這一點,夫差和勾踐都很清楚。

    後來,越國也曾殺入過吳國都城,但夫差一求和,勾踐立刻同意。

    這根本不是什麼“領袖一念之仁”,而是客觀環境限製,吳越兩國都沒法通過一場戰爭定勝負,隻能打漫長的拉鋸戰。

    而在夫差擊敗勾踐的時候,吳國顯然也不具備和越國打拉鋸戰的實力,這也是夫差心心念念要當霸主擴張實力的主要原因。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5/2124.html

    “夫差將勾踐擊敗之後 夫差為何沒有滅掉越國” 的相關文章

    丙吉是什麼樣的人?他與劉詢之間有何故事

    丙吉是什麼樣的人?他與劉詢之間有何故事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好人有好報。這是告訴我們,良心好的人一定會有好報。西漢的丙吉就是這樣的人。丙吉,一作邴吉,字少卿。魯國人 。早年間丙吉就研究學習法律,從剛開始起步的魯國獄史一路做到了廷尉右監,之後因為被牽連免職。征和二年爆發巫蠱之禍,公孫敬聲被人告發以巫蠱之術詛咒漢武帝,並且與陽石...

    王莽死後頭顱被收藏272年之久 這個頭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王莽死後頭顱被收藏272年之久 這個頭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對王莽的頭顱被曆代皇室當寶貝,收藏272年之久,它有何特殊之處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曆史網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王莽在西漢曆史上的功績不小,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改革家,但他在史書上的評價卻不高。因為他是篡位稱帝,所以備受爭議。不過直到現如今,史學家們研究認為,王莽可以稱為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

    高堂隆:三國時期曹魏名臣,死時猶遺令薄葬

    高堂隆:三國時期曹魏名臣,死時猶遺令薄葬

    高堂隆(?-237年),字升平。泰山郡平陽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名臣。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們一起看看吧。高堂隆少年時為諸生,最初任泰山督郵。黃初年間任堂陽縣長。魏明帝曹叡即位後,任陳留太守、散騎常侍,賜爵關內侯。青龍年間,明帝多造宮殿,高堂隆為此上疏切諫。後遷侍中、太史令、...

    趙飛燕是什麼出身?她與漢成帝是如何相識的?

    趙飛燕是什麼出身?她與漢成帝是如何相識的?

    從古至今,最不乏才子美女。今天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趙飛燕,絕世美女,舞姿縹緲,身輕如燕,能做掌上舞。漢成帝劉驁的第二任皇後,可謂榮寵一時,羨煞六宮。然而根據《漢書》記載,其實趙飛燕在被封為皇後之後,就已經不再那麼受寵了,更受寵的是自己的親生妹妹趙合德,最終正值壯年無病無災的漢成帝劉驁,就...

    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鬥 蜀漢統一天下劉禪會是明君嗎

    都說劉禪是扶不起的阿鬥 蜀漢統一天下劉禪會是明君嗎

    還不知道:如果蜀國統一,劉禪會被視為明君嗎?的讀者,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東漢末年,豪雄迸發,天下英雄逐鹿大江南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時勢,孫家三代占據江東,天險護佑,民意順遂,落魄皇室劉備知人善用,從微末之中崛起,占據富饒的巴蜀之地,國富糧食足。天下三分,孫劉聯合...

    周泰: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多次保護孫權安危,屢立戰功

    周泰: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多次保護孫權安危,屢立戰功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三國時期孫吳武將。孫策平定江東時與同郡蔣欽一起加入孫策軍,隨孫策左右,從征劉繇、嚴白虎、王朗等人,數有戰功。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孫權愛其為人,向孫策請求讓周泰跟隨自己。周泰多次於戰亂當中保護孫權的安危,身上受的傷多達幾十處,就像在皮膚...

    明末時期武之望與孫元化兩位大臣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明末時期武之望與孫元化兩位大臣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明朝是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遙望曆史的河流,感受曆史的滄桑,下麵和曆史網小編一起走進了解。明末,天下大亂,很多明朝官員因為剿匪或抗清不利,結局悲慘。不過,既然做官,為國捐軀也好,因罪自盡也好,這是他們應該承擔的因果,無可厚非。但其中,也有部分比較可惜的官員,比如,科學家式的技術型官員...

    張彥遠:唐朝畫家、繪畫理論家,擅長書畫,精於鑒賞

    張彥遠:唐朝畫家、繪畫理論家,擅長書畫,精於鑒賞

    張彥遠(815年~907年),字愛賓,蒲州猗氏人。唐朝大臣、畫家、繪畫理論家,中書令張嘉貞玄孫,殿中侍禦史張文規之子。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出身三代相門,博學有文辭。擅長書畫,精於鑒賞,初為左補闕。大中初年(847年),遷任祠部員外郎。鹹通三年(862年),任舒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