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詩詞文獻 > 正文內容

    張仁願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將傳》

    詩詞文獻9年前 (2015-08-21)87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張仁願(?-714年),原名仁亶,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臨渭區)人,唐朝宰相、名將。

    張仁願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禦史,後任肅政台中丞,檢校幽州都督,擊退突厥默啜可汗的進犯,兼任並州大都督府長史。唐中宗繼位後,張仁願被召回,授左屯衛大將軍、檢校洛州長史,但不久又被任命為朔方軍大總管,防禦突厥。唐朝張仁願建立三受降城體係取漠南,極大的削弱了後突厥汗國的國力。

    景龍二年(708年),張仁願拜相,任同中書門下三品、左衛大將軍,封韓國公,又加鎮軍大將軍。開元二年(714年),張仁願去世,追贈太子少傅。

    張仁願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將傳》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張仁願原名仁亶,因與唐睿宗李旦名字的發音相似,故改名仁願。

    張仁願年輕時文武全才,武則天在位時官至殿中侍禦史。當時,禦史郭霸上表稱武則天是彌勒佛轉世,鳳閣舍人張嘉福、王慶之也上表請求立武承嗣為皇太子,都邀請張仁願在表章上署名。張仁願嚴辭拒絕,因此受到有識之士的器重。

    不久,夏官尚書王孝傑擔任吐刺軍總管,率軍抵禦吐蕃。張仁願時為監軍,因與王孝傑關係不睦,便派人去向皇帝告狀。因此,王孝傑被削官為民,張仁願則升為侍禦史。

    屢戰突厥

    697年(萬歲通天二年),監察禦史孫承景出任清邊軍監軍,戰後虛報戰功,稱自己每戰必身先士卒,親臨矢石。武則天聞訊後,對孫承景非常讚賞,將他擢升為右肅政台中丞,並令張仁願為其部下記功。張仁願先向孫承景詢問作戰經過,孫承景本是虛報戰功,支支吾吾無法回答。張仁願知道其中必有隱情,便上書彈劾孫承景欺君犯上。武則天將孫承景貶為崇仁縣令,任命張仁願為肅政台中丞,檢校幽州都督。

    698年(聖曆元年),突厥默啜可汗入侵唐朝,先後攻陷趙州(今河北趙縣)、定州(今河北定州),進犯幽州。張仁願出城迎擊,激戰中被冷箭射中手臂,突厥軍見不能取勝,也自行退去。武則天派出使者慰勞軍隊,並賜給張仁願藥品,命他兼任並州大都督府長史。

    702年(長安二年),突厥攻破石嶺關(今山西陽曲北),攻打並州。武則天任命雍州長史薛季昶 *** 右台大夫,充任山東防禦軍大使,又命張仁願負責幽州、平州(今河北盧龍)、媯州(今河北懷來東南)、檀州(今北京密雲)四州防禦,與薛季昶互為犄角,共拒突厥。

    706年(神龍二年),唐中宗任命張仁願為左屯衛大將軍、檢校洛州長史。當時,洛州糧價飛漲、盜賊橫行。張仁願到任後,將抓捕的盜賊全部亂棍打死,屍體陳列在府衙前。遠近百姓無不驚駭,從此無人再敢偷搶。唐高宗時的洛州刺史賈敦頤也是政績突出,所以時人都稱讚道:“洛州有前賈後張,可敵京兆三王。”

    同年十二月,突厥入侵鳴沙(今寧夏青銅峽西南黃河東岸豐安故城),擊敗朔方軍大總管沙吒忠義,進掠原州(今寧夏固原)、會州(今甘肅靖遠)等地,奪走隴右牧馬一萬多匹。707年(景龍元年),張仁願被任命為朔方軍大總管、禦史大夫,屯邊防禦突厥。張仁願到達朔方後,突厥已退兵而去,便乘勝追擊,夜襲敵營,大破突厥。

    修築三城

    當時,朔方軍與突厥以黃河為界,而在黃河北岸有一拂雲祠。突厥每次出兵,都要在祠中祈禱,然後再發兵南下。708年(景龍二年),默啜統帥全軍西攻突騎施(西突厥部落),後方兵力空虛。張仁願便上奏朝廷,請求乘機奪取漠南之地,並沿黃河北岸修築三座首尾相應的受降城,以斷絕突厥南侵之路。

    奏疏送至京城後,唐中宗召集大臣商議對策。太子少師唐休璟表示反對,並道:“兩漢以來,朝廷都是北守黃河,如今在敵虜腹地築城,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最終隻怕還是要被敵虜占據。”張仁願執意請求,最終得到中宗同意。

    張仁願又上表請求留下戍邊歲滿的兵士,以加快工程進度。當時有二百多鹹陽籍士兵不願築城,集體逃走,結果被張仁願抓回,全部斬於城下。從此,築城軍民無不盡心盡力,隻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便將三城全部築成。

    三座城池中,拂雲祠為中受降城(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對朔方,而西城南對靈武,東城南對榆林,三城相距各有四百多裏,北麵都是沙漠。張仁願又向北拓地三百多裏,並在牛頭朝那山(今內蒙古固陽東)北設置烽火台一千八百所。從此,突厥不敢度山放牧,朔方不再受其攻掠,每年節省軍費上億,裁減鎮兵數萬人。

    後突厥汗國非常強大之時,唐朝張仁願在漠南突厥之地建立三受降城體係,三受降城體係是唐朝建立的進攻型軍事重鎮體係,使突厥汗國的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的中心地區成為唐朝北疆內的軍事地區,被唐朝控製。後突厥默啜可汗無力返回漠南,不得不返回漠北。唐朝張仁願建立三受降城體係,嚴重削弱了後突厥汗國。自唐朝張仁願建立三受降城體係取漠南後,後突厥汗國的國力大為削弱,最後被唐朝與回紇聯合攻滅。後突厥汗國的衰弱與滅亡,唐朝張仁願建立三受降城是其重要原因

    張仁願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將傳》

    晚年拜相

    不久,張仁願回朝任職,擔任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並拜左衛大將軍,封韓國公。同年秋,張仁願再次返回邊地,唐中宗還親自賦詩餞行,後又加鎮軍大將軍。

    710年(景雲元年),唐睿宗即位,張仁願因年老致仕退休。不久,朝廷又加張仁願為兵部尚書、光祿大夫,但依舊讓他退休在家。

    714年(開元二年),張仁願去世,追贈太子少傅。

    人物評價

    李顯:持節朔方道大總管右屯衛大將軍張仁願,器宇端雅,風神秀傑,謀韜玉帳,寄重金壇。故得累司文武,曆參邊鎮。薊州作牧,既紓東顧之憂;榆塞總兵,方釋北垂之慮。

    蘇頲:鎮國大將軍行右衛大將軍上柱國韓國公致仕仍給全祿及品子課朔望朝參張仁願,有將相之才,樹忠公之績。入稱三傑,帷幄所以運籌;出總六師,塞垣由其臥鼓。懸利器而禦物,自中於桑林;推素心以得士,更成於李徑:故能居室而應,在邦必聞。

    李華:公總戎疆外,懸衡審政,拒隴循河,綿亙萬裏,堅城雄防,扞蔽三輔。介胄之士,垂十萬人,瞻我麾節,以為進退。

    劉昫:① 王孝傑,唐休璟、張仁願、薛訥、王晙等,皆韜武幹,亟立邊功。然孝傑失於再擒,休璟虧於餘行。先敗後勝,薛訥何慚;止雪回風,王晙難掩;仁願操履,中否相兼。② 拯物之心,不形於色。將相之材,人何以測。臣有始終,功無爽忒。多忌梁公,自招慚德。唐、張、訥、晙,善陣能師。共服戎虜,不憂邊陲。

    歐陽修:① 仁願為將,號令嚴,將吏信伏,按邊撫師,賞罰必直功罪。後人思之,為立祠受降城,出師輒享焉。宰相文武兼者,當時稱李靖、郭元振、唐休璟、仁願雲。② 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為之牙距也。至師行數千萬裏,窮討殊鬥,獵取其國由鹿豕然,可謂選值其才歟!夫宰相代天秩物,燮化人神,惟有德者宜之。若休璟、仁願,用以丞弼,非強所不能邪?據功名之地,則綽綽矣。

    後世地位

    779年(唐大曆十四年),唐代宗評定前代功臣,張仁願與李孝恭、尉遲敬德等十四位淩煙閣功臣同列第二等二十四人之內。

    780年(唐建中元年),張仁願與裴寂、劉文靜等三十四人被定為功臣上等。

    782年(唐建中三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其中就包括“右武衛大將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韓國公張仁亶(張仁願)”。

    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張仁亶(張仁願)。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張仁願亦位列其中。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508/16568.html

    “張仁願簡介:唐朝眾多宰相之一,名列北宋《十七史百將傳》” 的相關文章

    於仲文簡介:隋朝名將,撰有《漢書刊繁》30卷與《略覽》30卷

    於仲文簡介:隋朝名將,撰有《漢書刊繁》30卷與《略覽》30卷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曆史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大統一朝代,享國三十七年。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領域進行大改革。政治初創三省六部製,鞏固中央集權,正式推行科舉製,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建立政事堂議事製、監察製、考績製,強化了政府機製,根據南北朝的經驗改革政治,興建隋唐...

    南宋官員熊克簡介:所著《中興小紀》遵循《資治通鑒》體例

    南宋官員熊克簡介:所著《中興小紀》遵循《資治通鑒》體例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史稱南宋,曆九帝,享國152年。南宋雖然外患深重,統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經濟上外貿高度發達 ,重心完成了曆史性南移,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地位,並向海外傳播,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

    明朝吏部左侍郎葉盛簡介:編有《菉竹堂書目》6卷

    明朝吏部左侍郎葉盛簡介:編有《菉竹堂書目》6卷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時期君主專製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製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

    明朝禮部尚書章綸簡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誌集》

    明朝禮部尚書章綸簡介:著有《章恭毅公集》、《困誌集》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時期君主專製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製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

    明末殉節官員範景文簡介:著有《大臣譜》、《戰守全書》

    明末殉節官員範景文簡介:著有《大臣譜》、《戰守全書》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時期君主專製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製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張飛為何敢多次挑戰?

    在《三國演義》中,呂布是三國第一猛將,張飛為何敢多次挑戰?

    要說三國誰是第一猛將,相信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呂布。下麵由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三國演義》中的張飛、關羽、馬超、趙雲等也很厲害,若以單挑而論,書中除了呂布外,幾乎沒幾個人能輕易的打敗他們。張飛的武藝在書中有很多精彩的表現,比如他曾匹馬單身獨矛嚇退曹軍和嚇死曹將...

    陸機所寫的《猛虎行》,表達了其在官場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緒和複雜的心情

    陸機所寫的《猛虎行》,表達了其在官場浮沉之中起伏的思緒和複雜的心情

    陸機,字士衡,西晉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和弟弟陸雲合稱“二陸”,被譽為“太康之英”;與顧榮、陸雲並稱“洛陽三俊”;與潘嶽同為西晉詩壇的代表,形成“太康詩風”,世有“潘江陸海”之稱。陸機亦善書法,其《平複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書法真跡。接下來曆史網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古...

    裴休簡介:唐朝中晚期名相,《全唐文》錄有其文九篇

    裴休簡介:唐朝中晚期名相,《全唐文》錄有其文九篇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曆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裴休(791年—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