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揭秘:為何說明朝遷都北京是一個大失誤?

    中國曆史5年前 (2019-05-24)3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蘇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時期的諺語,其實早在唐朝,江南地區就已經是全國的經濟重心了。安史之亂爆發後,河南、河北以及關中地帶全被叛軍控製。唐朝之所以能夠從靈武起兵、恢複中原,除了在軍事上的勝利之外,江南地區在經濟方麵還給予了支持。當時汴水廢絕,漕運無法運抵關中,導致百官俸祿拖欠,米鬥千錢,幸虧轉運使劉晏把江淮地區的穀物、大米輸入關中,才化解了危機。之後河北藩鎮跋扈,而東南依然太平,大唐帝國得以艱難地維持著,韓愈就曾說:“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直到唐懿宗時期,龐勳作亂,東南震動,影響了國民經濟的運轉;之後黃巢從山東遊擊到嶺南,極大破壞了東南地區的經濟,這才促使唐朝走向滅亡。

    兩宋時期江南地區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地位日益鞏固,元朝混一天下後,雖然定都北京,但按照當時人口的分布來看,大都路僅有40萬人口,而江浙地區的杭州路就有180萬口,蘇州地區的平江路則有243萬口,南北差距非常懸殊。所以元朝末年,方國珍、張士誠占據江浙行省後,造成海運阻絕,使元大都經常陷入饑荒之中。在南重北輕的形勢下,朱元璋得以自南向北的統一大業。在明朝建立之後,雖然不久首都便遷往北京,但經濟重心並未發生遷移,始終始終停留在江浙一帶。這樣,定都北京的弊端便顯露了出來。

    “天子守國門”是明朝定都之誤

    明成祖統治的前期,首都依然是南京,而北京則稱為“行在”。那時,成祖常居住在北京,而皇太子與皇太孫則留守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一月,皇帝才正式下詔遷都北京,將皇太子與皇太孫都接到了北方。仁宗繼位後,對成祖遷都北京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北京孤懸絕北,距離江南地區太遙遠了,每年都要花費巨額的漕運費用,不如還都南京,將首都設在經濟中心附近為好。

    揭秘:為何說明朝遷都北京是一個大失誤?

    因此,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仁宗又恢複了北京“行在”的舊名,準備遷都回南京去。四月份他又命皇太子回到南京去拜謁孝陵,準備遷都事宜。然而在五月份的時候,明仁宗忽然生場大病,不久之後就死去了。皇太子從南京回來繼位後,便擱置了遷都的事宜。明朝初年的這場還都計劃也就無疾而終。

    明末思想家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批評了明朝定都北京的失誤,他認為成祖定都北京的初衷是為了方便討伐北元。當明朝國力強盛的時候,“天子守國民”就發揮著捍衛疆土的作用。但是到了後期,國力漸弱,皇帝不習武事,定都北京的弊端就顯露出來。例如明英宗遭遇土木堡之敗,勤王兵馬尚未調集,瓦剌的軍隊就已經長驅直入,圍攻都城了;之後武宗又被圍困在陽和,而嘉靖二十八年和四十三年,韃靼兵馬也接連南下,導致北京多次 *** ,弄得朝野十分狼狽。朝廷日夜以防寇為事,哪裏有精力去顧及民生建設呢?

    所謂的“天子守國門”本是戰略失誤所產生的惡果,結果卻被美化成君主帶頭抵禦外敵。在明朝前期,北京並不是“國門”,而是北伐胡元的中轉站。中期之後,明朝國力衰弱,喪失了許多地盤,才使北京變成了邊關城市。

    所以,黃宗羲認為明太祖定都南京才是正確的決策。南京地處吳、會,就像富豪之家靠近自己的倉儲一樣,錢糧布帛可以隨時收取,而且科舉狀元大多也出自江南,可謂人才濟濟、用之不竭。反之,定都北京就仿佛富翁走出家門,跑到鄉村別墅去居住一樣,不僅交通不便,而且距離倉儲太遠,常有匱乏之憂,還浪費了不少錢用在運輸之上。因此,黃宗羲抨擊“天子守國門”的定都方式,說:“今夫千金之子,其倉庫匱篋必身親守之,而門庭則以委之仆妾。舍金陵而勿都,是委仆妾以倉庫匱篋。”明朝隻要用大將去守國門就行了,不該由天子親自來駐守國門。

    明朝的經濟重心始終在江南地區

    成祖遷都北京後,在兩百多年裏,並沒有改變經濟重心在江南的局麵。據《大學衍義補》記載,明朝全國收秋稅糧兩千九百四十三萬餘石,而浙江布政司計收二百七十五萬二千餘,蘇州府也有二百八十萬九千餘,鬆江府則多達一百二十萬九千餘,常州府另有五十五萬二千餘。這些稅糧除了自用之外,還要供給北京,每年江南之地合計為北京貢獻稅糧約七百四十萬石,接近全國稅收的四分之一,可見江南財糧之豐富,也說明了江南為明朝的重要財稅之源。

    江南地區可耕地麵積相比較全國而言不足十分之一,至今浙江地區還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說法,足見當初江南地區可耕地麵積少。以蘇州府為例,蘇州府墾田麵積九萬六千五百六頃,產糧稅二百八十萬九千餘,而全國墾田麵積八百四十九萬六千餘頃,稅糧兩千九百四十三萬餘石,以百分之一左右的土地卻貢獻出了占據全國十分之一的稅糧。由此充分說明了江南地區是明朝重要的經濟來源地,明 *** 財政的有力支撐者,所以有“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的說法。明朝中期以後,倭寇屢犯東南江浙地區,固然是由於江浙地區近海,防禦不足的因素,但是何嚐不是江南的富裕吸引倭寇呢?猶如幼童持千金行於市,足可見江南之繁華。所以說江南地區一直試明朝的經濟重心,對於朝廷安穩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明朝定都北京弊遠遠大於利

    封建社會曆朝曆代,在定都的選擇上不外乎三種,一是假其地勢,如漢都長安,出關以製天下;二是籍於便利,如北宋定都開封,貪圖汴河漕運之利;三是由於經濟或者是依靠其財入,如隋唐營造洛陽、明太祖定都應天等。而明朝到了成祖統治之時,由於燕京是他的根據地,民心、軍隊都有保障,可以擺脫建文帝殘餘支持者的煩擾,同時遷都北上可以樹立自己的帝王權威,而且還防備了對外征戰。明成祖時,元朝殘餘勢力依舊遠遁大漠,這是為戰火中成長起來的皇帝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必須要北擊大漠,徹底趕走元朝統治者,而此時需要一個中轉站或者是大本營,集中籌備軍力和財力,於是燕京就成為了更好的選擇。

    古代定都燕京的王朝並不多,如燕、元、清等,其中燕是困於地勢不得已而為之,畢竟國土麵積隻有那麼多;而元朝和清朝則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中國,定都的原因則是因為接近他們的老巢或者說是基本盤,對於這兩朝的統治者而言,他們定都燕京的大部分考慮是用來統治南方 *** ,一旦統治失敗,麵對南方的攻打,也可迅速退往大漠或者退往關中龍興之地。在戰略上能夠進可攻退可守,這是他們選擇定都燕京的原因。

    揭秘:為何說明朝遷都北京是一個大失誤?

    而作為 *** 帝國的明政權而言,燕京是不適合定都的。

    我們看燕京的地理位置,南靠河北,北鄰草原,東近關東,西近雁門,這四周除了河北,都是遊牧民族經常出沒與遊蕩的地方,也就是說燕京被遊牧民族三麵包圍,時刻麵對進攻的威脅。對於遊牧民族而言,想要南下中原,必須占據燕京以製天下,所以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之後,定都中原的北宋政權不得不麵對北方遊牧民族的侵襲。

    明政權定都燕京固然可以照應那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斷進攻遊牧民族,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能夠保證政權力量,也就是進攻的力量,一旦國力不濟,就可能需要麵對大量的遊牧民族的圍困,喪師辱國。燕京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燕京的戰略形勢,同時也決定了燕京是一座吸血型城市,必定嚴重依賴外來輸血,包括人力和財力的輸入。因為燕京周邊並不是農業的主產區,而燕京一旦被確定為都城,必然會迎來人口的暴增,加之直麵戰爭侵襲,一旦補給線出現問題,如內部叛亂或者自然災害,燕京不戰而潰。明朝末年,清兵侵襲帝都,而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作亂於陝西、河南、山東一帶,把燕京和財稅之源一分為二,江南的人力物力不能夠及時補充帝都,加上清兵的侵襲,帝國很快就走向滅亡,所以說燕京為都城先天不足。

    由於都城和經濟重心距離過遠,明帝國不得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來保障財稅補給線路的安全,一旦出現問題,明帝國定都燕京的弊端就暴露無疑。所以都城必須選擇和經濟重心相近的距離,能夠保障都城的財政支撐和對外需求,覆車之軌,其跡未遠,可不慎乎?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1905/253744.html

    “揭秘:為何說明朝遷都北京是一個大失誤?” 的相關文章

    蘇麻喇姑未嫁的原因是什麼 蘇麻喇姑真的是為了康熙嗎

    蘇麻喇姑未嫁的原因是什麼 蘇麻喇姑真的是為了康熙嗎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蘇麻喇姑一生未嫁,真的是為了康熙皇帝嗎?裏麵有什麼原因?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1。《康熙王朝》中的故事有一部很經典的電視劇《康熙王朝》,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令人深刻的便是裏麵康熙皇帝和蘇麻喇姑的故事。在電視劇中,蘇麻喇姑和玄燁青梅竹馬,兩人從小關係就...

    嘉靖後宮至少有82個女人 嘉靖皇帝為何隻有十三個孩子

    嘉靖後宮至少有82個女人 嘉靖皇帝為何隻有十三個孩子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嘉靖當皇帝40多年,至少擁有過82個女人,為何孩子僅有13人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嘉靖1521年登基稱帝,並從此開始擁有屬於自己的“三宮六院”,但直到公元1533年,他才有了自己的皇長子。後來嘉靖最後有記載的子嗣,也不過隻有區區13人,而這裏麵還有...

    穆皇後吳氏:本是劉焉的兒媳,後被劉備立為皇後

    穆皇後吳氏:本是劉焉的兒媳,後被劉備立為皇後

    穆皇後吳氏(?-245年),本名不詳,民間謠傳為“吳莧”,陳留郡人,車騎將軍吳懿之妹,三國時期蜀漢昭烈帝劉備的皇後。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吳氏早年喪父,其父生前與劉焉交情深厚,所以全家跟隨劉焉來到蜀地。後劉焉聽相麵者說吳氏有大貴之相,於是為兒子劉瑁迎娶吳氏。劉瑁死後,吳氏...

    除了劉禪劉備還有其他兒子 劉備為何還傳位給劉禪

    除了劉禪劉備還有其他兒子 劉備為何還傳位給劉禪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劉備有4個兒子,為何偏要傳位給劉禪,難道就沒有更好的選擇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劉備的一生中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偏偏把皇位傳給劉禪呢?提起劉禪,一定能想到“樂不思蜀”這個典故,既然劉禪這麼不求上進,難道劉備當初是選錯儲君了嗎?蜀漢在夷陵之戰戰敗後...

    劉琰: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有名士風流,但為人偏執好鬥

    劉琰: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有名士風流,但為人偏執好鬥

    劉琰(?-234年),字威碩,魯國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下麵曆史網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劉琰於劉備在豫州時即開始隨同周旋,並於劉備取得益州後受任固陵郡太守。後主劉禪繼位,劉琰受封都鄉侯,升任後將軍兼任衛尉、中軍師,再升任車騎將軍。建興十二年(234年),劉琰因懷疑入宮月餘向太後祝...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戰的時候 司馬懿為何要殺曹爽三族

    司馬懿在高平陵之戰的時候 司馬懿為何要殺曹爽三族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為何一定要將曹爽誅滅三族?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249年,曹爽被司馬懿滅三族,曹爽大罵道:“司馬懿,你這個大騙子,騙我交出兵權卻要滅我三族。都怪我太過天真,悔不聽桓範之言落到如此下場!”話音一落,劊子手手起刀落,曹爽瞬間身首分離...

    漢朝皇帝那麼多 漢武帝是怎麼脫穎而出的

    漢朝皇帝那麼多 漢武帝是怎麼脫穎而出的

    今天曆史網小編給大家帶來為什麼漢武帝能在漢朝曆代帝王中脫穎而出?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曆史網小編一起看一看。大家都知道漢武帝很出名,可以說幾乎是和秦始皇齊名。但是漢朝的皇帝很多,為什麼大家認為隻有漢武帝和秦始皇齊名呢?細看漢朝的曆史可以看出其實幾代漢朝的皇帝都對待政務都很勵精圖治,像劉邦和項羽...

    秦末時期劉邦擔任的亭長是什麼樣的官職?

    秦末時期劉邦擔任的亭長是什麼樣的官職?

    亭這個機構設立於戰國,位置都是在各國邊疆,擔任防禦職責,每當一提起這個,那麼小編就不得不給大家詳細的說一下了有曆史記載的亭長,恐怕也就隻有劉邦一人。劉邦這個亭長是幹什麼的?究竟是多大的官呢?曆史上都沒有明確的記載。有人說,劉邦的亭長相當於。也有的說,劉邦的亭長相當於派出所所長。不過,如果我們仔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