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國曆史 > 正文內容

    如果文物會說話|濛溪河遺址再現遠古先民的“奮鬥史”

    中國曆史2周前 (05-01)7

    如果文物會說話|濛溪河遺址再現遠古先民的“奮鬥史”

    濛溪河遺址位於四川資陽樂至縣境內

    距今5萬至7萬年左右

    是世界罕見的同時發現有大量石器、動物

    與植物遺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也是現代人起源擴散階段

    唯一發現有豐富植物遺存的遺址

    2021年9月

    一場洪水衝垮濛溪河河岸

    帶走了河床中的泥沙

    一段人類5萬至7萬年前的古老記憶

    從幽深的地下漸次展現在世人眼前

    濛溪河沿岸發現了

    11個相互關聯的遺址點

    構成了濛溪河遺址群

    遺址泥土中發現數以萬計的植物遺存

    包括30餘科的植物種子和果實

    有核桃、葡萄等人類至今

    經常食用的植物

    此外還有象、犀、熊、牛、鹿、龜、

    蛇、魚的骨頭等

    顯示出早期人類對自然界中動物資源的

    深刻認識和高超及廣譜化的狩獵能力

    該遺址是古人類在水邊棲居形成

    更大的特點是有機物遺存特別多

    由於數萬年來

    遺址“藏”在濛溪河水位線以下

    是難得的飽水埋藏環境

    動物骨骼化石、植物種子等有機質

    得以幸運地保存下來

    為我們了解數萬年前

    古人類的生產生活

    提供了充足的材料

    濛溪河遺址包含多個

    地層及較豐富的遺存

    目前為止共出土

    各類石器和動物化石十萬餘件

    石製品包括典型的

    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狀器等

    因為濛溪河當地基岩是疏鬆的砂岩

    石器原料缺乏

    古代人類就發揮聰明才智

    把矽化木、動物骨骼和木頭做成工具

    遺址群調查及發現的石器

    超過95%是由矽化木作為原料

    是對單一且特殊原料的強化利用

    同時石器以小型刮削器為主

    幾乎不見大型工具

    這些工具所體現的技術和文化

    反映了當時的人類

    為適應本地環境資源條件

    在獲取工具上所體現的智慧

    其中一個區域內

    發現碳化的木頭和燒過的劍齒象上下頜

    可能是遠古先民用火加工燒烤過象頭

    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較多燒焦的種子

    可能和用火及加工有關

    長年對石頭的使用、打磨、加工

    不但大大訓練了人手的靈活敏銳

    更重要的是訓練了人的大腦

    部分發掘的石頭、動物骨骼和植物上

    還有人工刻劃的痕跡

    有些痕跡連續平行

    有些呈“十”字形或者是“×”形

    是國內甚至國際

    最早階段的一批刻劃遺存

    專家推測

    這些刻痕可能是用來記數、記事

    數萬年前的祖先們

    已經有了朦朧的精神追求

    濛溪河遺址再現了先祖們

    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勤勞智慧

    顯示出中華文明久遠厚重的文化基因

    考古學界認為

    濛溪河遺址的發現為深入探討

    早期人類對特殊石料及有機材料的

    加工利用方式

    對植物資源利用的廣譜化

    藝術萌芽、技術與認知能力發展

    現代人的出現和擴散等重大考古學問題

    提供了關鍵節點和重要材料

    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學價值和世界性意義

    策劃:萬方 肖林

    統籌:王釩 塗麗君

    執行策劃:袁晗

    記者:童芳 張海磊 劉坤 楊進

    文案:別培輝 吳曉

    海報設計:包雨剛

    學術支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喆軒

    鳴謝: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新華社四川分社

    新華網新聞中心

    新華網四川公司

    聯合出品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追風曆史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202405/593582.html

    “如果文物會說話|濛溪河遺址再現遠古先民的“奮鬥史”” 的相關文章